消息!【汽车人】头铁被锤,特斯拉的任性代价

2023-05-14 19:03:37    来源:懂车帝
Model 3最低售价:23.19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.02懂车实测空间·性能等车友圈24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4.38万起 | 363辆

特斯拉的公关失败,是一连串的反面案例。与其说这是运营问题,不如说是人性问题。


【资料图】

文 /《汽车人》齐策

特斯拉终于扛不住了。

5月12日,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信息,特斯拉根据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》和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》的要求,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:

自2023年5月29日起,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3年4月24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(图片|配置|询价)、Model X(图片|配置|询价)、Model 3(图片|配置|询价)及国产Model 3、Model Y汽车,共计1104622辆。

召回的三个信息点

这里面有几个信息点需要注意。

第一个点,是召回范围涵盖了特斯拉所有国产化车型。

公开数据显示,特斯拉今年1-4月在华销量(不含出口)为17.7万辆,2022年销量为43.9万辆,2021年销量为32.07万辆,2020年销量为14.8万辆,2019年销量为超4万辆,累计约为112.47万辆。

如果去掉少数已经不在注册范围内的车辆,加上少许进口车,就是特斯拉全部在华正在使用的产品。这是一次范围空前、一网打尽式的召回。

第二个点,这不是一次厂商主动召回,而是被动执行市监总局的要求。

特斯拉一直不认账,总是复读机说茫茫多的“异常加速”事故均属“误操作”,从来不说自己的设计是导致误踩的原因。舆论上也存在洗白“单踏板”模式的言论,现在特斯拉认栽了,所有这些争论都可以平息了。

第三个点,是《汽车人》猜测的,特斯拉发起如此空前规模的召回,不是无条件就范,它一定与监管层进行了长时间的博弈。

这件事的诡异之处在于,我们明知道它的设计是导致很多奇怪加速事故的原因,却无法在法律上证明特斯拉需要承担实际法律责任。那么,特斯拉最终同意召回,可能与监管达成了默契,即对因此可能负有的法律责任免责。

至于单踏板模式为何容易导致“误踩”,社会上讨论已经非常多。《汽车人》不赘述,只提出一点,越是对燃油车驾驶有着长期肌肉记忆的人,越容易犯错。特斯拉不允许用户取消动能回收,是一个明显的设计错误。

用户当然也会犯错,特别是紧急或者疲惫的情况下。而厂商的责任在于,通过设计避免人类犯错。车间里的切纸机,必须由两只手同时按下相距几十厘米的两个开关,才可以运作。大型物料搅拌机,一旦触及防尘罩,就停止运转。这些工业设备中包含的设计思想,就是不把人当成永不犯错的圣人或者机器人。

最起码,特斯拉违背了设计基本原则,缺乏对人性的关怀。

为什么这次又同意召回了

整个过程中这么多维权的用户是最冤的。特斯拉甚至告维权用户诽谤,并打赢了官司。还记得2021年上海车展上,爬上车喊冤被扯着腿拽下来的郑州维权车主吗(被行政拘留)?他们的委屈可想而知。

此案过后,特斯拉会不会迎来海啸一般的侵权、民事连带责任,甚至过失杀人诉讼呢?

《汽车人》对此不乐观。提告人必须证明一条逻辑链:第一,生产厂和销售方提供的产品存在致命缺陷;第二,缺陷与伤亡事故存在直接因果关系;第三,侵权方明知后果,却放任其发生。

实际操作中,第一点就把原告卡住了。在司法实践当中,尽管因为信息和技术的不对称性,有些法院采用了举证责任倒置,即让特斯拉这一方提供证据,但特斯拉掌握了后台数据,可以篡改或者删节(有人曾提出某些数据的不可修改性,但这里面有争议),他可以轻易证明是原告误操作。

而我们看到的现实是,大多数维权案,甚至都走不到司法环节。事实就是这么悲催,这就促使有些维权行为倾向于舆论上“搞大”,这似乎指向司法的局限性。

就算在国际司法实践当中,设计缺陷也很难被抓包。国际上无统一的认识和规定,而且各国在司法实践中也无系统、明确的解释,这使得设计缺陷标准难以把握,判断起来比较困难。

何况,客户个人根本没有财力、时间、技术、法律运用能力,去和大公司对抗。而智能车时代,大公司在后台掌握了所有用户数据,这又加上了信息优势。他们可以有选择地公布数据,谁能判定其有没有交出所有相关数据?

如果潜客们掌握了以上所有弊端,并对此有清醒的认识,他们的最好做法,是远离这个品牌,惹不起还躲不起吗?

那么,特斯拉唯一顾忌的,也就是这一点了。所以他们在舆论处于下风、但法律上尚未被证明有罪的时候,采取对自己脸面和商誉不利的做法。从长期看,这么做对其是有利的。

埋下了一颗雷

这件事,即一连串事故的因果关系,特斯拉一直对此心知肚明,这是最其心可诛的地方,但它有资本扛着不召回。

不是因为召回的成本(虽然这次召回费用也肯定让特斯拉肉痛),而是因为其自证有错,推翻此前种种辩解。这对于其商誉、品牌价值和产品声望,都是一次严重打击。

虽然我们确信,随着时间推移,这些导致很多伤亡事故(没有一个权威统计能给出具体数字),迟早会被人淡忘,但特斯拉在整个过程里的操作,不会随着事情淡化而无代价收场。

Model 3最低售价:23.19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.02懂车实测空间·性能等车友圈24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4.38万起 | 363辆

出来混,迟早要还。将来可能存在一个契机,让特斯拉为其傲慢、刚愎、视人命为草芥、违背起码的商业道德的行为付出代价。

现在这家企业仍处于上升期,埋的雷什么时候炸,很难预测。特斯拉因为其在电动车的开拓性地位,血条很厚,大概率不会被这么一个雷炸到失能。不过,一旦炸了,就大概率不会是召回费用这点代价。互联网有记忆,翻旧账的事也很常见。

三星Note7手机的电池爆炸事故,三星一直头铁到最后,还与维权的消费者打了好几年官司。结果如何?它不会因为这一桩案子而退出中国市场,只会在不利的情况下,这种舆论会造成加倍反噬的效果。

反面示范教材

中国企业现在正处于规模出海的起始阶段。量大了,就可能会出批次性质量问题。这是任何工业产品无法避免的。

技术上避雷、排雷的标准做法,已经非常成熟。但是公共关系的处理,没有标准答案。展示强硬作风,会不会吓退其他维权者,监管会站在哪一边?

这里面其实就是数量引发质变,最后舆论一边倒,墙倒众人推。即便没有“显实”证据,监管也会在规则范围内敦促其不要与公众情绪为敌。单个消费者是弱小的,但如果形成舆论惯性,倒霉的是谁,不言而喻。

而且,欧盟和中国法律,都规定要存在事实损害,才引发赔偿;而美国的法律则强调“损害可能”就需要赔偿。这就迫使企业对这类群体诉讼案,一般倾向于庭前和解。就算赔的再多,也好过被法院判决有问题、有责任。

Model S最低售价:80.89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.12懂车实测空间·性能等车友圈2.9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5.30万起 | 81辆

对产品真正质量最有数的还是企业,海外市场不止欧美,各国法律对企业的举证责任和损害界定方式,可能千差万别。对批次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式,将非常考验公关团队,而非技术团队或法律团队。

我们从没见过低调的处理方式,息事宁人会有严重的“破窗效应”;头铁不认账,最后被锤得满头包,倒是见多了。特斯拉的公关失败,是一连串的反面案例。对了,他们似乎裁掉了整支公关团队。

与其说这是运营问题,不如说是人性问题。就怕某些中企,没有特斯拉那种江湖地位,却只学会了对方头铁。到了海外将更深刻地体会到,国内的舆论、监管和法律环境,对企业的友好度,还是很难复制的。任性的代价,可能更严重。【版权声明】本文系《汽车人》原创稿件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